污泥的無害化處置與資源化利用
發布日期:2022-02-23 瀏覽次數:320
我國污水處理行業每年都有大量的剩余污泥產生,所述剩余污泥包括市政污泥、生活污泥、造紙污泥、屠宰污泥、制革污泥和電鍍污泥等。其中前四種污泥含有較多的有機物,為有機污泥,后者含有較多的化學元素,為化學污泥。污泥中含有較多的重金屬、氟化物、磷酸鹽等無機有害物質和細菌、蟲卵等無機有害物質,其產生與集存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勢在必行。
衛生填埋
將污水過程中形成的污泥運輸到指定區域,將其全面鋪開、壓實,最終形成略薄土層。待到達一定程度的污泥厚度時,在其上層覆蓋惰性土壤,如次進行重復操作,最終在封閉的填埋區域利用具備一定黏性的土壤形成土壤覆蓋層。在填埋區可以種植綠色植物或者草坪,進行綠化,通過植物和草坪對基層污泥中的有害物質進行吸收和轉化。但是,填埋法處理污泥不是解決污泥污染問題的最佳途徑,因為填埋過程污泥會滲出含有有害物質的液體或者氣體,會對地下水體及填埋區土壤、大氣造成污染。
污泥焚燒
高溫焚燒處理污泥是為徹底、有效的處置方法。其焚燒技術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先將污泥進行脫水,隨后送焚燒爐進行焚燒,二是將污泥進行脫水后干化,然后進行焚燒。采用焚燒的方式處理污泥,具有燒后產物無菌、無臭等特性,在實際處理過程能夠有效實現污泥處置的無菌化和污泥產量的減量化。但是,在采用焚燒法處理污泥時,需要對污泥做脫水和干化處理,在采用機械處理時運行成本較高,在采用自然干化處理時占用場地較大,并且在自然干化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污染大氣環境。同時,污泥焚燒過程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和飛灰,控制不當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污泥炭化技術是指市政污泥、工業油泥、餐廚垃圾等廢棄物,經過深度脫水、節能干化、高效熱解炭化過程,制得復合吸附材料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的技術。高效熱解炭化階段產生的熱解氣可以為節能干化及高效炭化系統供能,降低整個系統能耗。污泥中的病原體和持久性有機物被炭化,重金屬則被固化,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資源化利用
復合吸附材料呈黑色,顆粒狀,與工業用碳的形態相似,經檢測合格后可作為復合吸附材料。復合吸附材料可以再生循環利用,可廣泛應用于傳統活性炭領域,處理廢水廢氣、替代建筑材料輔材、土壤改良及土壤修復、富營養化水體及藍藻治理等改善環境,同時可作為低值燃料,真正實現資源化利用。
污泥經過干化炭化后產生的復合吸附材料,性質與工業用碳的形態相似,復合吸附材料外形如下圖所示。該材料外觀呈黑色,顆粒狀,具有發達的孔隙結構,比表面積大。經分析檢測,材料中礦物相主要含有石英、鋁硅酸鹽、磷鐵礦、磷鋁礦、針鐵礦和鐵鋁礦等,總孔容積在0.07~0.15 cm3/g左右,其中微孔占30~40%(多在炭相),其余為中孔。
綜上所述,污泥填埋及焚燒不是根治污泥污染的有效途徑,污泥治理的出路在于以無害化處置為前提的資源化利用。污泥的干化炭化技術能夠合理的實現十四五規劃中“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資源化”的要求,具有對環境無污染,經濟與生態效益可觀等優勢,代表著污泥處理處置技術一項新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