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滴水,來自……
發布日期:2020-08-04 瀏覽次數:528
我們的地球,實際上是屬于水的,約有3/4的面積覆蓋著水。
可以肯定的是,水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比人類早了幾十億年。
但目前還不能完全肯定,地球上水的起源。
在歷史上,地球形成之初,曾被一顆小行星撞擊,那顆行星與火星類似,只是更小些。
一種理論認為,這顆叫做忒伊亞的行星在撞擊后與地球融合,撞擊使得水從之前所在的地幔中涌出來,撞擊使地球的質量增加了15%,萬有引力隨之加強,能鎖住空氣中的水分。
最初在1~5億年前,地球的溫度高達100℃以上,當時并沒有液態水,水和碳化氣一起,存在于密度極高的大氣當中。
因為水的蒸發,地球的表面溫度冷卻了下來。地球后來又遭到了許多鐵隕石的撞擊,這些小隕石帶來了更多的水,這些水慢慢地融進了數百萬年來形成的大氣中,并將地球的溫度傳導進了大氣。
不斷溢出的氣體最終形成了一個包裹著地球的氣體層,實際上這就是一層云霧。這層氣體包裹著地球,并且在保持地球熱平衡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在這些云層中,第一滴雨終于落到了地面上。
當時有非常狂暴的風暴,水漸漸從蒸汽變成液體,并形成了溫度超過80℃的海洋。總的來說,在早期原始的海洋中,蒸發量非常大,水循環非常多,并且沒有適合生命形成的條件。隨著隕石不斷下落,歷史還在繼續,海洋一點點冷卻,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但這花了十億年的時間。
地球上的水開始了自然循環,這種自然循環最開始十分劇烈,比現在的要劇烈得多。因為水持續地在氣態與液態之間,地球的陸地溫度也慢慢降了下來。
在水底,單細胞生物出現了,并開始在漸漸冷卻的水中繁殖。隨著這些生物在地球上繁殖,藍藻細菌對創造現在的大氣環境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它們創造出了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碳化氣,將其轉變成氧氣。這使得地球繼續冷卻,并慢慢形成了寶貴的富含氧氣的大氣,讓新的生命形式的出現成為了可能。
之后出現的多細胞生物也是由水構成的。這些細胞也同樣靠水緊密結合在一起,進化出盡可能多收集水的方法。現在,地球上水的歷史,通過不同形態的生命形式展現了出來。
4億年前,第一批蘚綱植物出現了,與后來出現的植物不同,蘚綱植物沒有吸收水分的根部,它們通過原根、莖、葉吸收周圍哪怕最為微小的水滴。
其他植物通過不斷進化獲得了收集水的新方法,征服了更為干旱的地帶。仙人掌也是早期出現在地球上的生命,只用從非常干旱的土壤中吸取很少的水分。當清晨涼爽的空氣到來時,仙人掌刺可以吸收凝結的露珠,排水管會引導水穿過仙人掌到達地下,與根部分享水分。這些原始生物通常都有非常厲害的找水方法,也因此活到了今天。
地球歷史上與水循環有關的另一個篇章,是發生在大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第三紀大滅絕,原因是一顆直徑為20 km的隕石。相對于地球6 000 km的直徑而言,這顆隕石并不算太大,但造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這顆隕石撞擊了地球,造成了巨大的爆炸和極大的塵土云,吞噬了所有的植物。塵土云沖到了大氣層中很高的地方,甚至沖上了平流層,所以植物都陷入了黑暗中,陽光無法穿透,沒有陽光給海洋表面提供熱量,蒸發也就停止了。
隕石撞擊的9天后,沒有了水,也沒有了雨。大概2~3年,乃至10年,地球上都沒有降雨,需要水才能存活的植物都死了,恐龍沒有了水和食物,也滅絕了。 恐龍的滅絕,為哺乳動物掃清了道路。因為體型更小,更擅長儲存水分,它們生存了下來,從那之后,哺乳動物開始分化,并占據了整個地球上的多個生態位置。 從生命出現之初,水就占據著主導地位,生物覓食,隨著被自己看作食物的其他生物的移動而移動,這個世界就沿著水路發展起來。